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仲夏,烈日炎炎,蝉鸣不歇。襄州襄阳城一所民居内,孟浩然躬卧在床,呻吟连连。背上复发的毒疮令他疼痛难忍,襄阳城名医就在身边,却束手无策。忽然间,孟浩然大叫一声,倒在床上。

武后永昌元年(689年)初冬,飞雪飘零,武后为了篡唐,大开杀戒,陈子昂上书道,盛世哪来这么多乱臣贼子,希望陛下能够召见这些罪人,辨明冤屈。武后怫然不悦,将其以“逆党”之罪下狱。

就在这个严寒刺骨的冬末,孟浩然出生于襄阳一户殷实人家。孟浩然祖上,便是亚圣孟子。直到20岁,他都在家里埋头苦读,不闻外事。乡亲有饥寒交困者,他就出手相助。襄阳城东南三十里有座鹿门山,因山前有两头石鹿,故名。他跟朋友们隐居于此,终日作诗唱和。山外一切风花雨雪,都被封在了山中。

他作《登鹿门山》言志: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庞德公是东汉名士,隐居襄阳郊外。诸葛亮躬耕南阳期间,为了混出名头,经常拜访他,一见面就匍匐于胡床下,庞德公坦然受之。时间一长,庞德公看孺子可教,便给了他“卧龙”的评语,诸葛亮从此在襄阳站住了脚。荆州牧刘表亲自去家请庞德公出山,庞德公婉言拒绝。后来不堪其扰,带着老婆隐居鹿门山,采药修道,最终不知去向。

此时孟浩然还没有隐居鹿门山的念头,但对庞德公很是向往,跟朋友们说,他为啥不出山呢?

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冬天,大唐王朝终于结束了三女(武后,韦后,太平)乱唐的暗黑局面,意气风发的李隆基意欲重启大唐荣耀,拜姚崇为相,下诏求贤。好友张子容决定进京赶考,邀孟浩然同去。此时的孟浩然对山外之事尚有顾虑,没走,让张子容先去,作诗送别。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谷风》是《诗经》中一首描述夫妻离别的诗,孟浩然意思,不要笑话我们朋友离别的儿女情长悲悲戚戚,这都是为了保存友谊万古长青。

送走张子容,孟浩然感到了孤独寂寞。朋友们纷纷各自奔前程去了,没有奔前程的也都成家立业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去了,没人跟他一起玩了。这是文艺青年的必然结局,走着走着就散了,星光也淡了。笑着笑着就哭了,青春耽误了。他把所有心思都寄托在山水之中,吟风弄月,啸傲度日。

春天,他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夏天,他写道: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秋天,他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冬天,他写道: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他关心农民的收成: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他思念远方的朋友。开元八年(720年)暮春,孟浩然抱病卧床,给张子容写信,张子容时任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县尉。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张子容开元二年(714年)高中进士,当了县尉,八年后依然是一个沉沦下潦的县尉,不得升迁。孟浩然安慰他,一个人穷困或者通达,这都是命。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如果实在不想干,就回家种地吧。

但是此时的大唐正处于上升期,国力日甚一日,国运蒸蒸日上,有志男儿个个摩拳擦掌,欲在盛世繁华中一展身手,不想老死山林。孔子说,国有道而隐,耻也。国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你却不思干点事,反而窝家当宅男,这是非常可耻的行为。孟浩然是标准的儒家信徒,他是信奉孔圣人这句话的。

其实打心眼里讲,他是想出山的,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没人想种一辈子地。他名字中“浩然”二字,就出自老祖宗亚圣孟子。孟子学生公孙丑问,要是齐王给你个宰相,让你行王霸之业,你出山吗?孟子说,否,我四十不动心。公孙丑又问,那你是怎么做到(不动心)的呢?孟子说,我善养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啥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说了你也不懂。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于天地之间。相当牛逼。

孟浩然蜗居山野四十年,也在养浩然之气。

开元十五年(727年)初春的一天,孟浩然38岁。当他迎着漫天朝霞出去散步的时候,一个皮肤雪白目光炯炯腰跨长剑的小个子挡住了他的去路。孟浩然问道,尊驾何干?小个子咧开大嘴笑了,震得鸦鹊离巢。我叫李白,李老君的李,太白星的白。

孟浩然脑子里哄的一声,感到目眩头晕。李白大名响彻天下,今日居然千里迢迢来看他一个山野村夫,真是不可思议。

他说,回家,喝酒。

李白在襄阳城整整呆了一个月,孟浩然在李白身上,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的人生,彻底颠覆了他的三观。李白告诉他,自己是西域胡商的儿子,五岁搬到四川江油住,少年不识事,结交徒豪雄,由于失手杀了人,没办法躲到摩尼教大明寺中埋头读书,后来上山学道,再后来离开家乡,仗剑远游。老爸给了三十万金,在扬州没到半年,花个精光。少时常读司马相如的词赋​,听说云梦泽是个好地方,决定去看看,路过襄阳,听说襄阳有个隐居不出的孟浩然,便来拜访。

孟浩然小心翼翼的问,你把三十万金都给不认识的狐朋狗友花了,你咋办啊?李白哈哈大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大丈夫生于世间,自当快意恩仇,怎能斤斤计较这些身外之物?

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两人又探讨起隐士鼻祖陶渊明。孟浩然就是效仿陶渊明生活的,李白也很推崇陶渊明。但是李白跟孟浩然说,陶渊明是做官累了才回家种地的,不是在家种了一辈子地。他年轻时也有“猛志”,想着报效国家,拯济苍生。也曾游历大江南北,见识过各路英雄豪杰。只是世道黑暗,方才挂冠归隐。当今天子圣明,百姓安康,正是大好男儿立志报国的好时机,怎能幽居山林,做一个“蓬蒿人”呢。

孟浩然听了,觉得自己前半辈子白活了,决定出山。两人于江夏黄鹤楼分别,李白说,扬州好,花花世界,鸳鸯蝴蝶,你去走一遭,熟悉熟悉人间烟火。孟浩然听了,李白写诗送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西漂帝都,参加科举考试,入峡前给弟弟们写信:吾昔与汝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宅居将近四十年的孟浩然对即将面对的风波险恶的官场和暗流潜涌的江湖毫无了解,但是多年的圣贤书使他明白,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果然孟浩然多虑了,他毫无悬念的落榜了。他在考前踌躇满志,写道: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他的大唐荣耀,没有​遂心所欲​。

就在这一年,他认识了王维,王维和李白同龄,时年28岁。孟浩然写过一首杂诗,中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句,王维非常欣赏,击节不已。王维时任翰林待诏(就是皇帝秘书,李白后来入长安,干的也是这活儿)。有一天,王维正跟孟浩然谈诗论道,李隆基前来王维家串门,孟浩然吓得钻到床底下。

王维床下有人,不敢隐瞒,一旦被当成刺客就麻烦了,赶紧跟李隆基汇报,李隆基大悦,孟浩然,听说过。叫出来问道,小孟最近写没。孟浩然说,我就靠写诗吃饭呢,不敢丢了手艺。李隆基说,来一首。孟浩然一边跳舞一边吟诵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李隆基一听不高兴了:“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

你还是回家种地吧,当官不适合你。

孟浩然欲哭无泪,只好回家。跟王维作诗告别: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王维作诗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孟浩然说,我要回家种地去了,可惜知音又少了一个。王维说,回去吧,每天负手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看云卷云舒,也挺好。

孟浩然从王维身上,又看到了和李白完全不同的活法。王维出身名门望族,也是命运多舛。虽然少年得志,早早考中进士,可惜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犯了错误,被贬千里之外,虽然跟妻子恩爱有加,可惜没有子嗣。虽然身处富贵荣华之所,却过着吃斋念佛的简单生活。王维的隐忍和淡漠跟李白的狂放和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王维是水,李白就是火。王维是冬,李白就是夏。王维是老贵族,李白是暴发户。

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开元十九年(731年),李白也来到长安。时年王维妻子不幸去世,遂心灰意懒,遁入空门,过上了半隐居生活。李白照样风流倜傥,带着小弟吴指南跟五陵豪杰厮混,日以斗鸡、走狗、饮酒、赌博为事。李白还写了《白马篇》,夸奖这帮五陵豪杰: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可惜李白不把自己当外人,人家却看不起他。有一次双方在斗鸡上起了争执,五陵豪杰翻脸不认人,在玄武门外将其团团围住,幸亏朋友陆调找到御史台的官员,方才将其救出。否则李白这条小命就玩完了。

李白和王维同在长安,都是出名的少年英才,都有共同的朋友圈,可惜两人却老死不相往来。有人说,因为两人都跟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有染,因此成为冤家对头,其实纯属捕风捉影的臆测。

李白和王维不交往,皆因两人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白信道,王维信佛。李白被称为诗仙,意即诗中的老君;王维被称为诗佛,意即诗中的如来。两人信仰不同。李白投奔的大佬是贺知章,贺知章是出名的“四明狂客”,跟李白一样放荡不羁爱自由,喜欢喝酒撒泼。王维投奔的大佬是张九龄,张九龄是出名的儒家弟子,恪守礼教,跟王维一样,有底线,有操守,两人生活理念不同。

李白不重小节。从襄阳跟孟浩然离别,来到云梦没钱花了,马上当了上门女婿,入赘许家。要知道上门女婿地位极低,跟罪犯在同一个层次。妻子去世,他马上娶了一个山野村姑,给他照料两个孩子,自己游山玩水,逍遥快活。后来当了官,立马把村姑甩了,还说“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再后来丢了官,又一次当了上门女婿。

王维妻子去世后,再未娶妻,也未纳妾,孤身独守三十余年。让他当上门女婿,始乱终弃,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两人还有个天壤之别,便是出身。王维出身豪门望族,李白出身西域胡商。王维看不起李白卑贱无行,李白也看不起王维心如槁木。像王维这种一辈子端坐禅堂吃斋念佛,不近女色,不交朋友,在李白看来,活着有啥意思啊,跟草木有何区别。

王小波常说一句话,此人的美酒佳肴,就是他人的穿肠毒药,对应在王维李白身上,真是再确切没有了。

孟浩然回家后,彻底对出仕死了心。他悠游山林之间,吟风弄月。虽不甘,但无奈。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时隔二十年,他再次来到庞德公隐居处,顿悟庞德公一生不仕的缘由:不出山,便是得道高人,便是权贵们的老师和朋友,备受尊崇;出了山,便成了权贵们的下属和奴才,任由指使,还有性命之忧。同样躬耕南阳,庞德公一生没有出山,诸葛亮却被刘备三顾茅庐,中兴汉室去了。这就叫人各有志。

他的朋友张子容,经过多年官场流离,一直屈身下潦,心灰意冷,也隐居山林了。《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出山又怎样,考中进士又怎样,还不是最多干个八品县尉,干一辈子。

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唐代孟浩然为什么不理李白(一文揭秘两人关系不和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卧病襄阳静养。医生告诉他,生了毒疮不能吃“发”的东西,比如鹅肉,比如鱼肉,也不能喝酒。想活命,管住嘴。朋友们来看他,也不跟他喝酒吃肉,孟浩然病情逐渐好转。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被贬岭南,途中路过襄阳,前来拜访。王昌龄也是开元十五年参加的科考,王昌龄考上了,孟浩然落榜了。知音相见,分外眼红。两人开怀畅饮,还吃了当地有名的查头鳊鱼。孟浩然以为自己没事,王昌龄不知道孟浩然有病。

盘恒半月有余,王昌龄继续南下,孟浩然写诗送别: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槎头便是查头鳊鱼。

王昌龄走后数日,孟浩然毒疮复发,不治而卒,享年五十岁。

孟浩然去世后一个月,王维也前往岭南公干,路过襄阳,也来看老朋友孟浩然,没想到晚了一步。王维悲痛不已,作诗以奠: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孟浩然临终,想起李白王维两位好友老死不相往来,不由得潸然泪下。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