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能顺利打倒长孙无忌一派,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那就是人称“李猫”的唐朝宰相李义府。
在长孙无忌一派激烈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时候,李义府是第一个正式上折子支持武则天的人,也是第一个敢公开和长孙无忌叫板的人。
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眼中,李义府是特别的。可是,李义府却没有像许敬宗那样得到善终。
因为得罪了唐高宗李治,他遭到了长期流放,即便遇大赦也不能回京,最后死在了流放地。
说到底,李义府到底还是小看了唐高宗李治的手段。
01
李义府虽然是靠“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才在官场中平步青云的,但是,却不能说他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好歹,人家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
李义府从小是在四川永泰长大的,他的祖上只当过梓州射洪县丞这样的小官。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20岁的李义府,有幸得到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的推荐,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在“对策”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一个门下省典仪(从九品下)的官职。
贞观八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以义府善属文,表荐之。对策擢第,补门下省典仪。
——《旧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等》
要想在唐朝当官,光靠才学可是远远不够的哦,还必须要符合身、言、书、判四个条件。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新唐书·卷四十五·志第三十五·选举志下》
也就是说,即便是考生文才出众符合要求,但若是身形伛偻、谈吐不好,也是会被刷下来的。
李义府可以通过层层考核,证明他是要才有才,要貌有貌。
关于李义府的才学: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李义府被封为太子舍人(正六品上)、加崇贤馆直学士,与当时同为正六品上的太子司议郎来济,都写得一手的好文章,彼此不相上下,并称为“来李”。
关于李义府的相貌:得以补门下省典仪的李义府,得到了当时的黄门侍郎刘洎(jì)、侍书御史马周的推荐,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为这,后来侍御史王义方在唐高宗面前弹劾李义府的时候,还将这件旧事给翻了出来,说刘洎、马周是看上了李义府的美貌,才推荐他的。由此可以看出,李义府长得肯定不是一般的好看。
但是,即便优秀如李义府,因为没有显赫的家世,他的仕途并不是十分顺利。
就拿贞观年间与李义府同为正六品上的来济为例,因为系出名门,唐高宗即位后,其升迁的速度,与李义府比起来,就堪比坐火箭。
来济的父亲来护,是隋朝左翊卫大将军,被封为荣国公。宇文化及造反时,来济家也受到冲击,他便通过进士科考试,进入官场。
随着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时期掌握着官吏的升迁任命,来济良好的身世背景,便得到了长孙无忌的青睐,也使得他一路平步青云。
永徽二年(651年),来济被封为中书侍郎(正三品);
永徽四年(653年),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之一;
永徽五年(654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赐爵南阳县男;
永徽六年(655年),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而这个时候的李义府呢,还是一个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
随着武昭仪成为皇后,就轮到李义府开始坐火箭了。
永徽六年(655年),李义府被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并赐爵广平县男;
显庆元年(656年),又兼太子右庶子,进爵为侯;
显庆二年(657年)三月,任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
唐高宗和武则天,就是要利用李义府这个活招牌,告诉朝中那些不得志的文武百官们:跟着他们俩,才有肉吃。
02
李义府因为不是士族门阀出身,一直被长孙无忌所厌恶。
有一次,长孙无忌抓到了李义府的错处,打算将其贬谪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县)司马。
李义府那时已经41周岁,如果这个时候被贬去偏远地区,朝中又没有任何靠山,那他可能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京城了。这可把他给愁死了?
趁着新的任命通知还没有正式下达,李义府就去问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僚王德俭,让他给自己出出主意。
李义府算是问对人了,这个王德俭,正好就是许敬宗的外甥。之前许敬宗因为帮着唐高宗劝长孙无忌同意立武昭仪为皇后,而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于是,王德俭便乘机给李义府出主意说:“要想改变命运,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赶快上奏赞成立武昭仪为皇后。”
德俭者,许敬宗甥,癭而智,善揣事,因曰:”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奸臣上》
李义府没准当时脑子里也不是很清楚,支持这个武昭仪为皇后,会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是,实在是别无他法了,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拼了再说。
因为新的任命书说不定第二天就会下达,所以,上奏的事情,肯定是越快越好,只能连夜进行。
也合该李义府运气好,那天晚上轮到在宫里值班的,正好就是王德俭。于是,王德俭让李义府代自己去值夜班,好顺便将“请求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折子给递上去。
一般锦上添花不一定会被记住,但是,雪中送炭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的唐高宗和武昭仪,频频在长孙无忌一派的人那里吃瘪,早就被搞得心情郁闷,这下,突然冒出个大臣,破天荒地赞成“废王立武”,那无疑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抓到了一块浮木。
唐高宗马上就召见了李义府,不但取消了对他的贬谪,还特别赐他珍珠一斗。临了,李治还不忘鼓励李义府:“以后好好干啊,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奸臣上》
就这样,李义府的命运,也就在这一天的晚上,被彻底改写了。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力量。
之前,41岁的李义府,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等到武则天正式登上后位之后,他就一跃成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入了宰相的行列。
李义府因为支持武昭仪为皇后,而转祸为福的事情,就如同是那个引起多米诺骨牌倒塌的小小推力,激起了更多被长孙无忌一派打压的庶出官员们的反抗。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只要是被长孙无忌反对的人,即便那个想要当新皇后的人是李昭仪、何昭仪,他们都会举双手赞成。
说李义府他们当时是拥立武则天,并不十分确切。那时候的武则天,还没有展现出自己在政治上的野心,在李义府那帮男性官员们看来,她只不过是一个喜欢争风吃醋的后宫妇人而已。
李义府只写了几句“拥护武昭仪当皇后”的话,就能够让唐高宗立马驳回了长孙无忌所定下的官员任命,这无疑让那些出身不好的庶官们,看到了唐高宗李治对抗长孙无忌的决心,也看到了自己升迁的希望。
唐高宗李治不愧是李世民的儿子,他很好地利用了朝中官员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打击外戚专权的目的。
03
宰相许敬宗被《新唐书》排在“奸臣传”的第一位,确实是被黑了,但是,排在第二位的李义府,还真是“实至名归”。
李义府的色欲,就和一般人不太一样。古代男子好色,大不了多娶几房妾室,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便严肃如长孙无忌,不是也有好几个小老婆。
可是,李义府却是到大理寺去挑小妾。李义府因为听说大理寺关着一位姓淳于的女犯人,长得特别漂亮,便想纳其为妾,就让大理寺丞毕正义想办法把这个女犯人给弄出来。
有洛州妇人淳于氏,坐奸系于大理,义府闻其姿色,嘱大理丞毕正义求为别宅妇,特为雪其罪。
——《旧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等》
正好这事被大理寺卿段宝玄给察觉了,就将这件事情捅到了唐高宗那里。李义府怕事情败露,竟然让大理寺丞毕正义在牢中畏罪自杀。这样,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唐高宗心里也明白,这都是李义府搞的鬼,但是,那个时候正是他刚立武则天为皇后、与长孙无忌貌合神离的时候。唐高宗也好,武则天也罢,都不想在这个时候,被长孙无忌抓到把柄。李义府能自己将这件事情给摆平了,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要说唐高宗和武则天给予李义府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高。
例如,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不但追赠李义府去世的父亲李德晟为魏州刺史,还将李义府那些才出生没多久的小孩子,封了“清官”的官职。另外,唐高宗还特别下令,为其建造豪华的府邸。
(显庆)三年,又追赠其父德晟为魏州刺史,诸子孩抱者并列清官,诏为造甲第,荣宠莫之能比。
——《旧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等》
尽管如此,李义府还是不满足。不但他自己,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女婿,都纷纷参与到卖官卖狱的行列中,一时之间,到他们家去行贿的人,都要踏破他们李府的门槛了。
如果说,唐高宗他们之前容忍李义府的不法行为,是为了与长孙无忌相抗衡。可等到长孙一族在朝中的势力被瓦解之后,李治就不得不过问李义府贪赃枉法的行为了。
龙朔三年(663年),唐高宗召来李义府,以告诫的口吻说:“有人来告状,说你的儿子、女婿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我都替你遮掩了,你回去好好教育教育他们,不要再干这种事了。”
李治怎会不知道李义府儿子、女婿做的那些卖官的勾当,是李义府指使的。他的儿子、女婿能有多大的权力,还不是靠着李义府这个身兼吏部尚书的宰相的权力。
作为一个皇帝,李治这样告诫李义府,已经是给足他面子了。可是,李义府不知道哪根筋抽着了,不但不知道赶紧顺着台阶下,还马上脸红脖子粗地质问唐高宗:“是谁(哪个不长眼的)告的状?”
李治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你没必要知道。”
是个人都能听出来李治不高兴了。李义府居然还来劲了,不但不当面向唐高宗承认错误,还直接不打招呼扭头走人。
尽管李治没有马上治李义府的罪,但是,心里肯定是咽不下这口气。
惯会韬光养晦、装傻充愣的李治,只是在等一个契机。
04
很快,李义府就自己将这个契机送到了唐高宗的面前。
李义府卖官给谁不好,却是卖到了长孙无忌的孙子头上。
长孙无忌,于显庆四年(659年),受到中书令许敬宗的举报,说他与监察御史李巢一道谋反。唐高宗在没有详细询问和调查的情况下,就下令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今重庆境内),但是,怕别人说他容不下自己的舅舅,还是给予长孙无忌一品官的待遇。
戊戌,太尉、扬州都督、赵国公无忌带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依旧准一品供给。
——《旧唐书·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
之后,许敬宗和李义府派了大理正袁公瑜,到长孙无忌的流放地,表面上是去重新调查长孙无忌谋反的案子,实际上,是去逼长孙无忌自杀。
真是山不转水转。这和当年长孙无忌派人逼吴王李恪自杀时的情形,是多么的相似。
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等人,则被流放到了岭南。这个长孙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婿,娶的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
长乐公主早就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病逝,当时公主只有23岁。
《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铭并序》中,并没有写出公主是否生有子女。长乐公主病逝后,年纪还轻的长孙冲不可能不再娶。所以,长孙冲的这个儿子长孙延,是不是长乐公主所生,不得而知。
根据长孙延的儿子长孙元翼的墓志铭上记载,长孙延6岁的时候,就被授以朝散大夫(从五品下)、都水使者(正五品上),赐爵亭山县男。
父延,六岁授朝散大夫、都水使者。封亭山县男。
——《大唐故云麾将军左监门将军上柱国赵国公长孙府君墓志铭并序》
能够在6岁的年纪得封“正五品上”的官职,或许间接说明了长孙延是长乐公主所生的孩子。
长孙延应该也随父亲流放到了岭南,但是,很快就回到京城,到处寻找当官的机会。李义府就通过自己那个担任右司议郎(太子舍人)的儿子李津,让长孙延出七百贯钱,卖给他一个司津监(从七品下)的官职。
义府又遣其子右司议郎津,召长孙无忌之孙延,谓曰:”相为得一官,数日诏书当出。”居五日,果授延司津监,乃取延钱七百贯。
——《旧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等》
没过多久,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就上表揭露李义府收钱卖官等种种罪行。唐高宗立即下令让司刑(刑部)太常伯刘祥道等人审理此案,并让司空李勣监督,防止他们徇私。最后当然是证据确凿,件件属实,不容反驳。
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个长孙延去向李义府买官,不会是想给李义府下套吧。
即便长孙延被剥夺了官位、爵位,被抄了家,但是,好歹长孙延是唐高宗的亲姐姐长乐公主的孩子。长孙延与其去求李义府,还不如直接进宫去求自己的亲舅舅唐高宗来得更为实际一点。
龙朔三年(663年)四月,右相、行殷王(李旦)府长史、河间郡公李义府被除名、并被长期流放巂(xī)州(今四川西昌市);
李义府的儿子李津,除名长流振州(今海南三亚);李义府其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婿,则被长期流放到延州(今陕西延安)。
乾封元年(666年),因唐高宗在泰山封禅,而大赦天下,但是,遭长期流放的人,不得大赦。李义府本想借这次大赦的机会回到京城,但是,愿望却落空了。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唐高宗和武则天对他太过无情,李义府倍感忧愤,引发疾病而亡,享年53岁。
乾封元年大赦,独流人不许还,义府愤恚(huì)死,年五十三。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奸臣上》
上元元年(674年)的大赦,李义府的妻子、儿子才得以回到了洛阳。
结束语
尽管后世之人都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不是很好,但是,从他们的相处模式来看,也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糟糕。
唐高宗的身体一直很弱,经常生病,这时候,让自己的孩子他娘来帮忙处理朝政,可要比让大臣们来代劳更为保险。
一直被长孙无忌所控制的唐高宗,可是对那些专权的大臣们深恶痛绝。在唐高宗的认知里,武则天只是一介女流,权力再大,也是他的妻子,还能反了天了?而且,武则天和朝臣之间,还可以互相牵制,谁也不可能做到一家独大。
而武则天尽管喜欢权力,但是,也知道在人前给丈夫保留面子。有些唐高宗不愿意出面的事情,也都是由武则天来充当恶人。就比如扳倒长孙一族的这件事,这里面难道就没有唐高宗李治的意愿吗?
所以,当李治坚决要惩罚李义府的时候,武则天一点也没有出声为李义府求情。更何况,武则天自己也清楚,像李义府这样的人,早已经慢慢脱离了自己的掌控,还不如给他点教训的好。